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
一点愁疑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凤仙花》元·杨维桢
成片栽植的凤仙花
对于凤仙花的记忆大多源于街头巷尾的多有人家盆栽或者群植于花坛可以染指甲,作为儿时的一大娱乐活动,当时凤仙花可谓风靡一时,每到夏秋两季放学后多是孩童相聚在一起吸着一串红的花蜜或者用凤仙花进行染甲。
作为中国传统的庭院花卉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属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属(Impatiens)其原产印度东部、南部,又名小桃红、海蒳(nà)、急性子、旱珍珠等。唐代以来便不断出现在相关文献中,但多见于诗词。植物相关文献如《本草纲目》、《花史》等均有记载,清代更是有专门的《凤仙花谱》其中描绘的凤仙花品种就达184种。
凤仙花花型也丰富多变,有单瓣、重瓣、蔷薇型、石竹型、茶花型等等,颜色从白色、粉色、桃红到紫色有诸多变化。
凤仙花
最为常见的单瓣凤仙花“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主要包括型同凤尾、凤翅、凤身、凤颈的翼瓣、旗瓣、唇瓣、距等结构,微风拂过丛间如同凤凰翩翩展翅登仙。
凤仙花的结构,主要包括型同凤尾、凤翅、凤身、凤颈的翼瓣、旗瓣、唇瓣、距等结构
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凤仙花染甲的方法自古便多见于诗词之中,唐代便开始用凤仙花染指甲。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就有“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描摹出夏夜烛光之下女子在花房中搜寻凤仙花捣碎后染指的生活场景。
将红色系的凤仙花捣碎敷在指甲之上,采用明矾作为固色剂固色,染就的效果十分美好,如同藏在袖中的相思豆一般,所以凤仙花也常被人们称作指甲花。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指甲
日常中称作指甲花的植物不止凤仙花一种,千屈菜科散沫花属的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 L.)也常被称作指甲花。
指甲花叶片中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Lawsone)是指甲花的主要着色成分为黄色色素,能染指甲或头发,其在指甲花叶中含量最高为0.55%~0.95%,其次为果皮和种子。
凤仙花与散沫花虽然分属不同的科属,但其染色成分则十分相近,其花含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竺葵素、锦葵花素等色素,叶片则同样具有指甲花醌,不过含量较低为0.047%~0.143%。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
仔细观察凤仙花的果实,其种子传播方式也十分有趣,成熟的种夹轻轻触碰就会炸开将种子抛射很远以达到传播目的,在种子传播生物学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细胞膨胀传播(turgor mechanism)。
凤仙花的种夹炸裂过程
凤仙花果实的假种皮主要由泡状细胞组成,成熟过程中假种皮内部的泡状细胞失水收缩严重,而外部的泡状细胞含水量较为充足,假种皮内外收缩不平衡产生扭转力并随着果实成熟过程逐渐积聚,当超过临界点后在果实的尖端处裂开并翻卷,会将种子抛射出去。不同细胞间因失水收缩不平衡积聚的扭转力,是种子弹射直接作用力,一旦种子受到触动整个果实就会分成五瓣炸开,将种子抛射出去。
凤仙花作为我国古老的乡土植物极具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曾经街头巷尾常见的凤仙花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偶尔看到常能串起大人们对于童年的回忆,反观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凤仙花正越来越陌生,偶尔在园中看到那藏于丛间的花朵,是否还能识得书本中的它呢?
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
一点愁疑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凤仙花》元·杨维桢
成片栽植的凤仙花
对于凤仙花的记忆大多源于街头巷尾的多有人家盆栽或者群植于花坛可以染指甲,作为儿时的一大娱乐活动,当时凤仙花可谓风靡一时,每到夏秋两季放学后多是孩童相聚在一起吸着一串红的花蜜或者用凤仙花进行染甲。
作为中国传统的庭院花卉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属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属(Impatiens)其原产印度东部、南部,又名小桃红、海蒳(nà)、急性子、旱珍珠等。唐代以来便不断出现在相关文献中,但多见于诗词。植物相关文献如《本草纲目》、《花史》等均有记载,清代更是有专门的《凤仙花谱》其中描绘的凤仙花品种就达184种。
凤仙花花型也丰富多变,有单瓣、重瓣、蔷薇型、石竹型、茶花型等等,颜色从白色、粉色、桃红到紫色有诸多变化。
凤仙花
最为常见的单瓣凤仙花“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主要包括型同凤尾、凤翅、凤身、凤颈的翼瓣、旗瓣、唇瓣、距等结构,微风拂过丛间如同凤凰翩翩展翅登仙。
凤仙花的结构,主要包括型同凤尾、凤翅、凤身、凤颈的翼瓣、旗瓣、唇瓣、距等结构
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凤仙花染甲的方法自古便多见于诗词之中,唐代便开始用凤仙花染指甲。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就有“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描摹出夏夜烛光之下女子在花房中搜寻凤仙花捣碎后染指的生活场景。
将红色系的凤仙花捣碎敷在指甲之上,采用明矾作为固色剂固色,染就的效果十分美好,如同藏在袖中的相思豆一般,所以凤仙花也常被人们称作指甲花。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指甲
日常中称作指甲花的植物不止凤仙花一种,千屈菜科散沫花属的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 L.)也常被称作指甲花。
指甲花叶片中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Lawsone)是指甲花的主要着色成分为黄色色素,能染指甲或头发,其在指甲花叶中含量最高为0.55%~0.95%,其次为果皮和种子。
凤仙花与散沫花虽然分属不同的科属,但其染色成分则十分相近,其花含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竺葵素、锦葵花素等色素,叶片则同样具有指甲花醌,不过含量较低为0.047%~0.143%。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
仔细观察凤仙花的果实,其种子传播方式也十分有趣,成熟的种夹轻轻触碰就会炸开将种子抛射很远以达到传播目的,在种子传播生物学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细胞膨胀传播(turgor mechanism)。
凤仙花的种夹炸裂过程
凤仙花果实的假种皮主要由泡状细胞组成,成熟过程中假种皮内部的泡状细胞失水收缩严重,而外部的泡状细胞含水量较为充足,假种皮内外收缩不平衡产生扭转力并随着果实成熟过程逐渐积聚,当超过临界点后在果实的尖端处裂开并翻卷,会将种子抛射出去。不同细胞间因失水收缩不平衡积聚的扭转力,是种子弹射直接作用力,一旦种子受到触动整个果实就会分成五瓣炸开,将种子抛射出去。
凤仙花作为我国古老的乡土植物极具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曾经街头巷尾常见的凤仙花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偶尔看到常能串起大人们对于童年的回忆,反观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凤仙花正越来越陌生,偶尔在园中看到那藏于丛间的花朵,是否还能识得书本中的它呢?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中科网:欲染纤纤指——凤仙花 更多科普知识,欢迎关注芝麻网!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超净室工作研究古DNA。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田园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郭肖聪绘) 中国人从哪里来?在现代人类的演化过程中,我们祖先经历过怎样的迁徙? 科学研究发现,在末次盛冰期之前,现代人祖先已…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